文章搜索
文章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乡村振兴这样开局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全面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分析人士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着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成色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所作的部署,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指明了方向。
① 思路清晰:七个“必须”指明方向
[会议指出]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专家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的七个“必须”充分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内涵,同时也指明了方向。2018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乡村振兴就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本次会议强调重塑城乡关系,在推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要素流通、城乡互补方面都作了部署,未来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将会加快形成。基本经营制度方面,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而“确保农民受益”的提法更是让农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由于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多地少的问题,要做强农业,就必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质量兴农。
事实上,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都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农村不是简单地提供农产品,要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同时,在文化建设、乡村治理方面,我们要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将自治、法治、德治充分结合。此外,目前中国农村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本次会议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这为接下来的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指明方向,也将推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② 改革明确:体制机制激发活力
[会议指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专家解析]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需要看到,当前中国乡村振兴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随经济发展过度向城市集中,而相应的体制机制又不利于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如此一来,一方面农村优质要素源源不断流出,另一方面城市要素来到农村后又经常没有给农民带来切实的利益。可以说,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恰恰针对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从具体措施来看,无论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还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抑或是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都没有急于对“三农”进行简单地补贴,而是率先理顺决定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提前做好制度供给。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再只是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力量进行支持,而是会更多地发挥好市场作用,对城乡关系进行再调整。2018年,也将会是乡村振兴迎来良好开局的一年。